最近,樂視成了一塊牛哄哄的當紅炸子雞,站在輿論中心和當年的小米一樣。聯(lián)想、華為前手機團隊骨干成員紛紛出走加盟樂視,互聯(lián)網生態(tài)企業(yè)(多元跨界)的瘋狂挖角對人才資源的掠奪,這樣顛覆三觀的野蠻打法,沖擊老牌制造商一直遵循的傳統(tǒng)游戲規(guī)則。
在這瘋狂的時代,科技企業(yè)的強勢往往曇花一現,隨即消逝在時間的大潮里被下一個挑戰(zhàn)者替代。即便擁有他人無法COPY的核心競爭力,英特爾、高通、IBM、思科、愛立信、微軟這些全球科技巨擘最近幾年的日子也不好過,蘋果、谷歌、FB、亞馬遜早已成為科技新貴。作為中國科技產業(yè)龍頭的華為是否也面臨轉型挑戰(zhàn)?“狼性文化”、“軍事化管理”這些工程師文化面對新時代是否需要新的內涵?畢竟,從1000億聯(lián)接到1000億美元,全球數字化轉型路線有多大的阻礙并未可知,更加洶涌的狂風暴雨肯定不少。雖然華為否認最高經營層EMT成立“打樂辦”,但是這樣保守的企業(yè)精神明顯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。遠不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,在其中學習進取向上,如華為終端之于小米模式。
因為華為“打樂辦”事件,在手機圈里掀起了一場關于樂視、華為兩種不同商業(yè)模式的討論,其中一些微博大V的理性觀點摘錄如下:
潘九堂:中國最高科技、最賺錢和最分錢的華為的奮斗者文化,卻抵擋不住A股創(chuàng)業(yè)板上市公司的財富和自由誘惑,除華為自身的管理和文化原因外,是不是我們的產業(yè)政策、金融體系甚至整個國家的激勵體制出了什么問題?你公司比華為還硬還能賺錢和分錢嗎,你如何面對互聯(lián)網加資本的沖擊?
孫昌旭:每一個獲得巨大成功的企業(yè)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都充滿著血腥和不堪回首的往事。數一數我們所知道的目前中國的幾大巨頭,甚至包括一些美國公司也是這樣。然而,10年20年以后,當這些成功者,站在領獎臺上聚光燈下,他們又似乎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,來諷刺那些新進入的,不論技術還是商業(yè)模式創(chuàng)新者。去樂視的人都是由于對A股財務自由的向往,我不太認同。應該是對互聯(lián)網、新經濟帶來的巨大的想象空間的認同。而在華為工作十幾年以上的員工,他們現在基本上一眼可以看見自己的未來了,這才是出走的根本原因。
it老記冀勇慶:華為對于資本運作一向都不感冒,但是老冀在這里談的并不是資本運作,而是組織變革和員工激勵。特別是員工激勵,隨著外部環(huán)境的變化,已經從華為過去多年的競爭優(yōu)勢,轉變成明顯的軟肋了。對此,華為人不可不察。老冀認為最遲到明年華為就必須再次進行組織變革。向著千億美元營收目標前進的華為,應該將公司一分為二,裂變成兩家獨立的子公司,一家主打泛企業(yè)市場,另一家主攻消費者市場。
Kevin王的日記本:08年華為終端本來是要賣的,結果談著談著金融危機來了,投行也沒錢買了。消費者BG如果將來單獨上市,其他BG的人肯定有意見,誰不想股票兌現。大神對海思的喜歡絕對大于終端,當初對余承東的要求就是要盈利其他不管。華為將來要做1000億美金,沒消費者BG肯定不行。云管端戰(zhàn)略已經制定,不管大神喜歡不喜歡,終端的重要性越來越大。原來華為的文化是低調做事,現在滿天的手機廣告,連大神都頻頻露臉在機場和食堂。華為最牛的還是執(zhí)行力,大神和小徐總制定的戰(zhàn)略能執(zhí)行下去。個人還是喜歡原來低調的華為,不管怎樣華為都是中國最牛的高科技企業(yè)。
總之,長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灘上,但磐石不會。